Rabu, 07 November 2012

Buddha Sakyamuni



2012年01月15日 - 妙吉祥 - 妙吉祥的博客



妙印法師 简介 - 妙吉祥 - 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

佛 光 普 照





佛母准提神咒曲 (视频) - 五谷芳香 - 五谷芳香博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母准提神咒曲 (视频) - 五谷芳香 - 五谷芳香博客

供奉佛菩萨像家里哪个位置好? - 净珠 - 净珠居士的博客






佛说拔除罪障咒王经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 妙吉祥 - 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
          

佛说拔除罪障咒王经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如 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净居天上。为诸大众说微妙法。是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于大众中。即从座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瞻仰尊容目未曾舍。白佛言世尊。
此大法门甚深微妙实为希有。然于当来五浊世时。恶业众生具贪恚痴。欺诳不信乐行非法。不修戒品专行谄伪。彼于咒法所有威力神通变现。于诸国土随其方 处。求者获益功德成就。念诵仪轨祭祠法式。皆不信受亦不依行。谓非佛说而为谤毁恶障缠心。即便命过堕大地狱。受极苦恼无有出期。世尊此等众生既遭大苦云何 救护。唯愿慈悲拔济令出。尔时释迦牟尼如来。即便舒手摩曼殊室利法王子顶。告言善哉曼殊室利。为欲利益一切有情。能问如来如是义利。汝当谛听极善作意。我 今为汝说此咒法。安乐人天利益一切。于诸咒法最为殊胜。秘密甚深顺菩提道依真法界获大功德。于临终时必能忆此大力咒王。正念现前当生善处。即说咒曰。
南么萨婆怛他揭羝骠 阿罗喝骠 唵拘摩啰乎嚧比那毗输和三婆婆阿揭车阿揭车 洛呼洛呼 勃缆勃揽 唅唅氏那市(市一反)曼殊室利也 苏室哩也 多赖也漫(引声)萨婆毒溪骠癹癹 苫么也苫么也 阿弭都嗢婆菩嗢婆婆 波跛谜那势也 莎诃。

          曼 殊室利。此即是汝最胜根本咒藏心王神咒。能除一切苦恼厄难。诸恶罪障悉皆销灭。长寿无疾富乐无穷。言词聪辩众人爱敬。亦能通利一切咒王。时释迦牟尼如来说 是语时。诸佛刹土及此大地山河江海。尽有情界六种震动。一切恶趣饿鬼傍生。琰魔王界地狱有情。苦恼停息皆得安乐。佛复告曼殊室利。若天若人若男若女。在家 出家诸有情类。若能至心受持此咒王者。不被恶人之所欺谤魔不得便。怨不能害毒不能伤。一切障碍毗那夜迦皆自退散。其受持者应起此心。诸佛世尊难思议法。唯 佛与佛乃能证知。我今岂敢辄生诽谤。


          尔 时世尊说此法已。彼诸大众并净居天。及余诸天无量百千俱胝。天龙药叉健达婆阿苏罗等。禁咒成就诸大仙人。及曼殊室利法王子。观自在菩萨慈氏菩萨。大势至菩 萨执金刚菩萨。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阿僧祇世界诸佛刹土。一切如来并诸菩萨当共证知。此大咒王是不思议法。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罪苦 障真实不虚。尔时诸天大众闻说咒王。皆大欢喜顶戴奉持。


佛母准提神咒曲 (视频) - 五谷芳香 - 五谷芳香博客






佛母准提神咒曲 (视频) - 五谷芳香 - 五谷芳香博客

敬请至心听闻佛陀的教诲吧——大般涅槃经 第4卷--如来性品第四之一 - 妙吉祥 - 妙吉祥的博客




宇宙家园【我的博客总导航】 - 正觉 - 正觉博客



《大般涅槃经》第一版 北本 第(1--40-42)卷(乾隆大藏经)有声经文--妙印法师恭诵 - 妙吉祥 - 妙吉祥的博客印光大师:天下多半人都冤枉死于色欲 感动!终南山的苦行僧(视频) - wuxin20070717 - wuxin20070717的博客《大般涅槃经》第一版 北本 第(1--40-42)卷(乾隆大藏经)有声经文--妙印法师恭诵 - 妙吉祥 - 妙吉祥的博客


释迦牟尼佛心咒













南山大佛(释迦牟尼)






南山大佛(释迦牟尼)





南山大佛(释迦牟尼)






  南山大佛(释迦牟尼)
世界第一锡青铜铸大坐佛。南山大佛 位于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南山旅游区的南山大佛,高38.66米,重380吨,选材锡青铜铸造,由232件佛体、108块莲花瓣、302个发髻、共642块 锡青铜铸件组合而成这座举世罕见的锡青铜释迦牟尼大坐佛,堪称目前世界第一铜铸大坐佛。


  
无 锡 灵 山 大 佛
  灵山大佛是一尊佛祖释迦牟尼的铜铸立像,通高88米,佛体79米,莲花瓣9米。灵山大佛佛体(不含莲花瓣)由1560块6-8毫米厚的铜壁板构成,焊 缝长达30余公里。灵山大佛铸铜约700吨,铜板面积达九千多平方米,约一个半足球场大小。由于高科技的运用,灵山大佛能抵御14级台风和8级地震的侵 袭。而与灵山大佛为一体的最好看、最经典的节目,刚出生的释迦牟尼洗礼,很是壮观。


天坛大佛, 座落于大屿山木鱼峰上。大佛由200块青铜铸件组成,高23米,连座高34米,重达202公吨,是全球最大的户外青铜坐佛,也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旅游点之一。






佛 骨 舍 利
沐浴在佛光下------行游法门寺

10e64150499.jpg
            自法门寺地宫在公元1987年重见天日以来,以世界仅存的佛祖释迦牟尼舍利而名震全球,自然而成为继兵马俑以外的另一个陕西旅游名片。从小的唯物主义教育和周围的生长环境使自己没有成为一个佛教徒,但内心始终对佛及其他宗教存在一种敬畏,一种精神的顶膜礼拜诠释升华解脱了现实的痛苦。常 有外地朋友到西安,于是也就尽地主之宜陪同去了几次法门寺。西方的教堂基本都在市中心,便于人们忏悔和祷告,而东方的大刹基本都在人烟及至的深山。不知是考验人的体力还是对大自然敬畏后发出对神的崇拜。法门寺作为唐帝国的皇家寺院,坐落在关中平原的西部,无大山的衬托和依靠,就显得那个佛塔有了雄伟之状。寺院的选址都会讲究一定的风水,而法门寺究竟占了什么地利之势呢?不得而知。

            依佛门经典,释迦牟尼圆寂后其尸体所烧剩的遗骨均称为“舍利”。“舍利”是印度梵文“小米”的意思。佛门将形状似米粒的佛祖火化后的遗骨称为“舍利”。舍利有三种,即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身舍利。

10e6415ce6a.jpg
            大约中国春秋之际,信佛的印度摩揭陀国王阿育王将释迦牟尼的遗物分成84000份,葬到世界各地,其申我国有19座这样的圣骨供奉之地。法门寺地宫发现的佛舍利共有4枚, 其中,一枚为真身灵骨,三枚为影骨,是唐朝皇室为保护灵骨的安全,命人做的假的舍利。经过千余年,这些当年的假舍利的也成为了佛门圣物。但现地宫供游人参 观的更是现代人作的假舍利,真的存在寺院后一个机关重重的地方。每次外地朋友虔诚的敬拜和向功德箱施舍时,都没有告示他们真相,害怕引起他们的不快,其实 这不也是一种真正的拜佛吗?佛祖在心中,心中有佛就成,何必在乎形式上的呢?


10e6416759b.jpg



玉棺内的舍利
10e6419ed8c.jpg

Relikwi Asli Buddha Sakyamuni
Klik foto atas


            法门寺共出土近千件文物,并且在地宫内室的“物帐碑”上有完整的登记,使考古学家能够将文物一一清点对应,主要分为两类:佛指舍利,含一枚真身舍利和3枚 “影骨”;迎送舍利而奉献的金银宝器、珠玉、琉璃器、瓷器及丝织衣物等。由于供奉者为皇室,因此这些文物规格非常高,代表了当时最顶尖的工艺水平,且久藏 地宫,保存完整,数量众多,难怪当时法门寺地宫的发掘震惊了全世界。共有国宝级文物27组40件,一级文物99件。法门寺的珍宝馆从文物中选择了300件 进行展出。观看顶级的文物,无需你有多少相关的鉴赏功力,因为它是精湛的工艺、考究的用料、完美的造型的接合,只需凭借人类与生俱来的对美的感知天性,就 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


鎏金银龟盒(贮茶器,存茶粉)
10e641d5dc5.jpg





鎏金人物画银坛子(贮盐器)
10e642079c8.jpg
            宫廷使用的全套金银茶具:唐中期以后,朝廷好茶,因而产生宫廷茶具及宫廷茶道。这套茶具为唐懿宗、僖宗供奉,共十一件。皇室御用真品,做工精美、品类齐全,完整地展示了唐代宫廷茶道的风貌和当时顶级的金银器工艺水平,具有极高的价值。包括:

烹煮器: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用于燃熏香清新空气)、银火
              箸、鎏金流云纹长柄银匙。

点茶器:鎏金伎乐纹银调达子。

碾罗器:鎏金壶门座茶碾子、鎏金团花纹银碾轴、鎏金飞仙鹤纹银茶罗子。

贮茶器:鎏金银龟盒、鎏金镂空飞鸿毬路纹银笼子

贮盐器:鎏金人物画银坛子、蕾纽摩羯纹三足架银盐台。

炙烤器:金银丝结条笼子

饮茶器:鎏金菱弧形银方盒

当时人们不是饮茶而是吃茶。唐宫廷吃茶的程序大致是:

1、烤茶:将茶饼放在炙烤器中烤热,立即装入囊中包好,放 
               入贮茶器中待其冷却,防止香气散失
2、碾茶:等烤好的茶饼冷却后,用手掰或打成小块状,放在
               茶碾槽内,碾成碎末
3、筛茶:用茶罗子筛茶粉。未通过筛面的茶块,重新再碾,
                直到通过筛面为止,並将罗盒中筛过的茶末,暂存
               在茶盒之中,盖紧待用
4、煮茶:将茶粉用水打搅成糊状,掺和香料,放到茶炉上煮
5、饮茶:将茶水倒入秘色瓷或玻璃杯盏中品尝


10e6421aa68.jpg
            这些文物无不显示了大唐帝国高度发达的经济和生产力,也显示了国力之强盛。第一次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去的,参观完舍利后,没有那种激动人心的感觉,也许有了才不符合佛家的道义吧,后来几次便静静地一个人呆在一边,看着形形色色的饮食男女怀着各自的心愿进地宫,出地宫。在中国宗教进入下层社会后,受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沉淀所影响,感觉成了一个行贿宗教,不知在佛教中许愿和还原真实含义和表达是什么,自己的观察在目前的现实中都是许愿烧些香表,一旦自己的愿望实现,便大力进香。每次到一些庙宇中,我总是不烧香,只是静静的看着佛像的慈祥和威严,心中有佛。佛祖你会怪罪我吗?在古代旅游是为了宗教,而空虚的现在,人们把旅游当宗教去超脱自己。










释迦牟尼佛成佛故事

悉达多降生人间(一)

          图片说明: 摩耶夫人途中经过大花园,叫蓝毗尼园。那天天气特别晴朗,园子里面百花争妍,绿草如茵,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夫人漫步在花园中,看见一颗高大的无忧树,枝繁 叶茂,犹如伞盖一样柔柔软软地垂下。夫人看得高兴,举起右手摸了摸枝条,太子就从右胁诞生了,披着一身金光。


阿私陀为太子占相(二)

           图片说明: 有位博学多识的星相学家,他名叫阿私陀来到王宫,细细地端祥安然而卧的太子,庄重地说:“非凡人!非凡人!太子相貌奇妙,面如满月,他是释迦族的光荣,他将会成为人世间的救主 。”


举世无双的宫殿(三)

          图片说明: 净饭王为太子建造一座举世无双,奇妙无比的宫殿,命名为“四时宫殿”;进入宫殿,四季如春,楼上阁下弦歌不绝,宫女歌*侍立左右,不知人间还有春去秋来的凄凉,不知人生还有悲欢离合的悲绪。


慧剑削发为僧(四)

          图片说明: 太子命侍从车匿将爱马犍陟牵出来,策马前行,彻夜不停。一路上人迹罕至,四周静寂之极。在密林深处,找到了他所理想的居所,太子削发改装为沙门(修道者),叫车匿将他削下的长发带回宫给父亲,作为纪念。


六年苦行修道(五)

          图片说明: 太子带领五个随从,来到尼连禅河的加者山苦行林中,为了寻求解脱,他静坐思维,身不着衣,不避风雨,每日仅食一麦或一麻,坚持不懈达六年之久,身体已极度消瘦,但仍没有找到真正解脱的方法。

白猿献花果(六)

          图片说明: 太子来到伽耶山苦行林中,开始过其艰苦日子。他在树下跏趺而坐,不分昼夜,不避风雨,不卧不起,一心修习禅定。有时山谷中的白猿摘取花果来供养。但他内心丝豪没有懈怠的念头。鸟儿飞来了,在他头上做巢抱卵,撒尿拉屎,他不嗔怒,也不加驱赶,心性泰然。


牧羊女供养牛奶(七)

          图片说明: 悉达多结束苦行后,先到尼连禅河洗去了他身上六年的积垢,随后接受了河边牧羊女供养的牛奶,恢复了体力。随从他的五个人见他这样做,都以为他放弃了信心和努力,便离开了他,前往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去修苦行。


悉达多驱逐魔女(八)

          图片说明: 太子的威光惊动了六欲天上的魔王宫殿,魔王波旬心惊胆颤,害怕太子圆成佛道。便派了三个妖冶美丽的魔女去迷惑太子。魔女来到太子跟前,扭动着窈窕的身子,露出妩媚的笑容,挑逗太子情欲,而太子毫不动念!闭目静坐,稳如泰山。三个魔女自惭形秽,狼狈遁去.


菩提树下悟道(九)

图片说明: 悉达多太子独自一人,走到一棵枝叶繁茂的毕钵罗树下,拾了一些草叶铺了一个座位,面向东方,盘腿静坐。当时发下誓愿:我若不能证到无上正觉,宁让此身粉碎,永不起此座!”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的凌晨,大彻大悟。


佛陀“初转****” (十) (注:此处被屏蔽字是“法轮”)

          佛陀成道后,开始了四十年不间断的弘扬佛法,教化众生的活动。他最初说法,是到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化度随侍过他的五个侍者阿若乔陈如等人。佛陀在鹿野苑的第一次说法,在佛教史上称为“初转****”。(注:此处被屏蔽字是“法轮”)


佛陀****千余人(十一) (注:此处被屏蔽字是“弟子”)

          佛陀离开树林,来到他曾经修道的伽耶山尼连禅河边。他的目的是化度在这里修行的、拜火教的首领优楼频罗迦叶。佛陀感化了他,随后有五百个****皈依了佛陀。(注:此处被屏蔽字是“弟子”) 优楼频罗迦叶又说服了两个弟弟那提迦叶和伽耶迦叶,各带领自己的二百五十名教徒皈依佛陀,这时,佛陀****已有千余人。(注:此处被屏蔽字是“弟子”)

回家探望父王(十二)

          图片说明: 佛陀回国省亲,讲经说法,王室宗亲纷纷披剃出家。就连净饭王的爱孙罗喉罗也随佛陀出家做了“小沙弥”。过了两年,佛陀的姨母带着耶轮陀罗及五百宫女要求随佛陀出家,佛陀慈悲让她们出家为比丘尼,并且特制《八敬法》戒律,要求比丘尼众遵守。


罗睺罗“小沙弥”(十三)

          图片说明: 佛陀回国省亲,讲经说法,王室宗亲纷纷披剃出家。就连净饭王的爱孙罗喉罗也随佛陀出家做了“小沙弥”。过了两年,佛陀的姨母带着耶轮陀罗及五百宫女要求随佛陀出家,佛陀慈悲让她们出家为比丘尼,并且特制《八敬法》戒律,要求比丘尼众遵守。


国王皈依佛陀(十四)

          图片说明: 皓月当空,大地银辉。佛陀在“竹林精舍”向一千二百五十诸比丘,宣说其深微妙法。而后,率众****暂离“竹林精舍”,走向北方的“祗园精舍”,沿途不断对民众施以教化 。乔萨弥罗国的国王波斯匿王闻佛说法,深受启迪,当即皈依佛陀。(注:此处被屏蔽字是“弟子”)

娑罗树下涅槃(十五)
 

          图片说明: 佛陀晚年疾病缠身,仍然到处讲经说法。来到拘尸那伽城外的娑罗树林,佛陀疲乏不堪,决定在这里入灭。在两株娑罗树中间,阿难搀扶佛陀右胁而卧,还对外道须 跋陀罗说法,这是最后度化的****,说完便寂然入定,安祥而逝。这是公元前五四三年二月十五日中夜,佛陀寿八十岁。








          释迦牟尼(梵文:शाक्यमुनि, Śākyamuni),原名悉達多·喬達摩(巴利文:Siddhattha Gotama;梵文:सिद्धार्थ गौतम, 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释迦族人,生於現在尼泊爾的南部,佛教創始人。稱為佛陀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佛陀(Buddha)的意思是“覺悟者”,也就是徹底覺悟宇宙和生命真相的人;在民間信仰中也常稱呼為佛祖。

關於釋迦牟尼的生卒年歷來眾說紛紜

北传佛教現在根据汉译《善见律毘婆沙》的“出律记”推断为公元前565年-前486年,南传佛教则作公元前624年-前544年或公元前623年-前543年。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又传有公元前1041年-前961年之说。
依《菩提伽耶碑記》,佛滅應為西元前546年。南傳上座部中,錫蘭、緬甸傳說為西元前544年;泰國、高棉,傳為西元前543年。中國傳說,依眾聖點記,從南齊永明7年(西元489年)上推975年,推定佛陀入滅於公元前486年。另外,依元魏曇無最的說法,佛陀生於西元前1029年(周昭王24年,一作26年,即西元前1027年),滅於前949年(周穆王53年)。
南傳《善見律毘婆沙》與《島史》記載,佛滅後218年,阿育王即位;漢傳佛教的文獻則記載,佛滅後116年,阿育王即位。阿育王即位約西元前268年,或是前271年,因此,西方學者根據南傳佛教對摩揭陀國王世系的記載,推定釋迦牟尼涅槃約為西元前489年到486年間,支持者有呂澂等。但是後來的日本學界,如小野玄妙、宇井伯壽、水野弘元、平川彰等人,還有中國的印順法師等,則根據斯里蘭卡史料及漢譯印度各部派三藏史獻的考證、比對及研究,認可阿育王即位應在佛滅後116年。如果以佛滅116年為阿育王灌頂年,則釋迦牟尼涅槃約為西元前387年到前384年間。如果以佛滅116年為阿育王自立為王的一年,再過三年才灌頂,那末佛滅應為西元前390年到前387年間。

釋迦牟尼是後人對他的尊稱。“釋迦”是他所屬的部族釋迦族的名稱,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為“文”、“仁”、“寂默”,所以漢文翻譯又作“能仁寂默”、“釋迦文佛”等。在《梨俱吠陀》的誦詩中,曾經記載一種出家修行者,稱為“牟尼”,他蓄長髮、著褐色的髒衣、可以飛行空中,喝飲毒汁而無事,所以“釋迦牟尼”,可意譯為“來自釋迦族的修行成就者”、“釋迦族的聖人”。
悉達多(梵文:Siddhartha,巴利文:Siddhattha),意思是“吉財”、“吉祥”、“一切功德成就”,又作“薩婆曷剌他悉陀”(梵文:Sarvarthasiddha),意為“意義成就”或“一切義成”。
傳統上認為“憍曇彌”、喬達摩或「瞿曇」(Gautama)是释迦牟尼的氏族名称,即释迦族祖先的姓氏。但這個姓氏,可能與舍利弗、富樓那類似,是從母姓而來;也可能是依照古印度貴族的習慣,由《梨俱吠陀》讚歌的作者仙人家族乔答摩,所取的另一個名字。
此外,大乘佛教對他又有不同的尊稱,如《華嚴經》中又稱他為毗盧遮那佛,是光明遍照的意思,俗謂大日如來。

在佛教前四次結集的早期三藏中并未包括释迦牟尼佛生 平的專門記載,儘管佛经的缘起部分偶有些类似传记性的叙述;佛陀言行是經律记录的重心,佛陀本人的生活同教义的关联性并不强,所以并未引起三藏結集者的重 视。在佛教廣為流行後,佛教徒对佛陀的卓越人格逐渐发生兴趣,更详尽的叙事文字遂在流行经典和变化多端的传说中而有所阐述,最早的佛陀生平傳記,是佛陀灭度六百年的马鸣菩薩所著的《佛所行讚》(《佛本行經》),大乘佛教的佛陀傳記有《普曜經》(《方廣大莊嚴經》)。

誕生

佛陀誕生
佛陀時代,印度北部有十六大國,都是君主制國家;釋迦族統治的是東北部邊緣四小國之一的,屬於剎帝利階級迦毗羅衛國,採取共和制,以憍薩羅(Kosāla)為宗主國。释迦牟尼即出生于迦毗羅衛國(Kapilavastū),於釋迦族。父親为淨飯王,母親为摩耶夫人。
根据巴利文《中部·稀有未曾有法經》和梵文《佛所行贊》的記載,佛陀的母親摩訶摩耶王后在夢中受孕的經過以及他的成长。
四個守護天使來到,把她連床提起,帶到喜馬拉雅山。……然後這四個天使的妻子們前來,把她帶到阿諾達蒂湖,為她沐浴,以除去所有屬人的污垢。……不遠之處便是銀山,其中有一座金色的大宅。天使在宅內鋪好一張聖床,床頭向東,扶她躺在床上。當時,未來的佛陀已變成一頭壯碩的白象。……他爬上銀山,……繞着母親的床遊行三次,右邊向着那床,從她的右側碰她,看來進入了她的腹內。她於是在這個仲夏的節日懷了孕。
王后把這件事奏告她的國王丈夫。國王於是召集了64名顯赫的婆羅門教僧侶,賜衣食給他們,叫他們解釋這夢。他們的回答是:“王上不必憂慮!……你將會有一個兒子。他如果繼續在家裏生活,就會成為转轮圣王;但如果他厭世出家,就會成為佛陀,驅散罪孽的雲霧和這個世界的愚昧。”根據巴利文《中部·稀有未曾有法經》和《長部·大本經》記載,在母親摩耶夫人返回娘家的途中,她於蘭毘尼園無憂樹下站立生下了釋迦牟尼。《中阿含經·未曾有法經》和《長阿含經·大本經》有佛從母右脇出生的說法。

早年生活

釋迦牟尼降生七日後,母親過世,由姨母大愛道(Mahāprajāpati,音譯為摩訶波闍波提,又叫瞿曇彌 Gautamī)撫養成人。阿私陀尊者是净饭王的国师,在听闻太子出生后,立即来到王宫。阿私陀以天眼观其未来,起初面露微笑,但一会儿,却又显出悲伤。在一旁围观的人都被他的怪异神情弄得不知所措。他解释说,他微笑是因为太子必定觉悟成佛;他悲伤是因为他自己不久于人世,往生无色界,如此他就无法获益于觉者超人的智慧。
他從八歲開始,向毘奢婆蜜多羅學習文化,向羼提提婆學習武藝,從小在宫中過著舒適的生活。成年後,為他建了春、夏、冬三幢宮殿,《佛本行集經》等記載他有三位夫人,第一夫人是釋種女耶輸陀羅或瞿夷,並與她生有一子羅睺羅。在差不多13年的幸福婚姻期間,他過着在一般人眼中看似舒适且豪華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感受与一般人也是不一样的,對自己对世界会有更多更深的困惑与不安。

出家成道

隨着時間過去,真相逐漸顯露。29歲那年是他一生的轉捩點,他的兒子羅睺羅在那年出生。他在外出巡游时,恰遇老人、病人、死者和修行者,深感人間生老病死的苦惱人稱四門之遊,經常在閻浮樹下沉思,但是不得離苦之道,於是在29歲時的某個月夜乘馬出家修道。
為了尋求解脫,他遍訪名師,遇阿罗陀迦兰(Alara Kalama)。阿罗陀为沙门师,日后的佛陀要求按照阿罗陀的教义和教规过梵行生活。这种教义主张通过一系列禅定功夫,达到无所有处定,即是意识上一切空无所有,进入甚深的禪定状态。不久释迦牟尼达到了阿罗陀所教导的一切,使后者大为叹服,建议合作领导他的沙门团体。然而释迦牟尼卻不满足于这种学说而選擇退出。仍未成道的他接著又跟隨鬱陀羅摩子(Udraka Ramaputra)修行,得到非想非非想處定。但是他認為這仍然不是解脫的境界,然而释迦牟尼已經找不到老師。

觉悟成佛

佛陀證道
於是釋迦牟尼與五比丘在苦行林中苦修6年,忍受饥饿痛苦。35歲時,意識到苦行無法達到解脱,轉而前往菩提伽耶,後在菩提樹下禪定,並發願不成正覺,永不起身。直到了第七日中的第七夜,天正曉明,瞻望明星而悟道。悟得三明与四谛,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而成為佛陀。

传播佛教

佛陀悟道之后,在鹿野苑开始传道,为憍陈如等五比丘宣说“四聖谛”。此為出家僧團的開端。後來波羅奈國長者耶舍,與其他四位友人,一同加入僧團,成為佛陀弟子,隨後他的五十位朋友也加入,僧團在此擴張,也開始有了在家居士的護持。舍利弗、目犍連在聽到馬勝比丘說法後,率二百弟子加入僧團;隨後迦葉三兄弟率領一千名弟子加入,這1,255位弟子,成為佛陀僧團的骨幹,又稱常隨眾。
佛陀教團以此為中心,逐漸擴大教化。淨飯王聽到佛陀的消息,派遣侍者前往,邀請佛陀回國說法。釋迦族的貴族子弟,如富樓那尊者、阿難陀、提婆達多、阿難等人,紛紛加入僧團。此后說法住世四十五年,度化了许多弟子,其中著名的有大迦葉等。他為了度化眾生,走遍印度各地,以摩揭陀、憍薩羅、拔沙三國為中心,曾在憍薩羅舍衛城的祇園精舍說法25年。

三转法轮

大乘佛教認為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先說《華嚴經》,但無人能明白,所以他從說四聖諦再開始,即苦集滅道。滅諦中提及涅槃,為了闡釋涅槃的內涵及意義,慈悲的佛陀更深入說明空性之理;此階段最具代表性的經典為《阿含經》。「第二轉無相法輪」,藉由對空性的認知,開始說明眾生本有的如來藏,證明煩惱是可以斷除的,從色法到一切遍智空,世間一切法皆無自性;此階段最具代表性的經典為《大品般若經》及《小品般若經》。有些論師不了解甚深空性,佛陀便對無自性再做解釋,「第三轉善分別法輪」的《解深密經》、《如來藏經》、《妙法蓮華經》、唯識方廣諸經,詳細說明心的體性是惟明惟知,具有原始自然之光明。

般涅槃

佛陀在婆罗双树間般涅槃
八十歲时,佛陀在毗舍离城坐雨安居,宣布將在三個月後般涅槃,偕弟子向西北行走,後食用鐵匠純陀(周那)奉獻的世間奇珍栴檀樹耳(Sukara-maddava),重病發作(南傳記載為痢疾,北傳記載為背痛)。释迦牟尼口渴,让阿难去给他打水喝。释迦牟尼喝完,同弟子们继续向前走。走到醯连尼耶瓦提河的岸边,佛告知弟子们将入涅槃,命阿难在两棵娑罗树中间铺下卧具(《雜阿含經》記載為“繩床”),头部向北,佛陀躺下,向右侧偃卧,左足置右足上,弟子們都守候在身邊,聆聽佛陀的最後教誨。夜裡须跋陀罗(Subhadda)去求佛開示,成為佛陀的最后弟子,佛於此拘尸那羅城附近的娑羅雙樹下入灭。火化後的舍利子由摩揭陀國王阿闍世和释迦族等八王帶回建塔(即舍利塔)供養。

弟子

佛陀在世說法時,有著名的十大弟子,他們是:大迦葉(頭陀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婆離(持律第一)、迦旃延(議論第一)、阿尼律陀(天眼第一)。
比丘尼眾中的皎皎者,則有大愛道比丘尼、蓮花色比丘尼等。

身后事迹

在佛涅槃後的坐雨安居,摩訶迦葉率五百大阿羅漢,在王舍城外集會合誦經典;由持戒第一的優波離誦出律藏,由多聞第一的阿難陀誦出經藏。經過大眾的認可,這是佛教的第一次結集。此後弟子們陸續彙集、整理佛陀一生的言傳身教,又通過多次結集,形成經、律、論“三藏”。佛教在印度孔雀帝國阿育王時代傳遍印度全境並對外傳播至斯里蘭卡、金地等地,公元十二世紀後佛教在印度本土絕跡,印度教有释迦牟尼是毗湿奴第九化身的說法。隨著現代佛法傳播範圍的日益擴大,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關於釋迦牟尼基本的教義,後世有許多不同的見解,但是無論是大乘佛教、部派佛教都同意保存在《阿含經》中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等,是釋迦牟尼最初的教義。

时代背景

在佛陀時代之前,上古白印度人遺留下來的信仰,被稱為婆羅門教。他們經常會呼喚神的協助。在戰勝之後,則感謝神靈的幫助。他們並不怕死,並認為戰死之後可以光榮上升天堂。因此,古婆羅門教之中,充滿了許多祭祀的儀式,以及贊頌神的讚美詩。這些儀式及讚美詩都收在《吠陀》經典之中,梵語是在宗教儀式中使用的唯一語言。負責宗教儀式的人,稱為婆羅門。負責戰鬥的武士階層,則稱為剎帝利。
但是印度南方居民信奉的當地本土宗教,他們的代表人物,則是沙門。沙門崇尚出家苦行,在原野獨居,修道時不結婚生子,整日端坐不動以求進入禪定。他們不相信《吠陀》中記載的神祇以及升天之說,但他們相信輪迴轉世,認為今生所做所為(稱為業),會影響到來世的好壞。要脫離輪迴,唯一的方式就是通過苦行而得到解脫。《梨俱吠陀》中所說的“牟尼”,也是屬於沙門中的一種。
在公元前第七、八世紀,興起了《奧義書》信仰,它與婆羅門教信仰不同,受到沙門傳統的影響,他們相信輪迴業報,崇尚禪定苦行,但是他們也相信古婆羅門經典,追求梵我合一。奧義書信仰以秘密傳授的方式,主要流傳在剎帝利階層中,後者對婆羅門階級不滿,認為宗教特權不能由他們獨佔。在後世,逐漸形成了婆羅門六派信仰中的數論、瑜伽二派。
在佛教興起之前,印度具有許多不同的宗教流派,但基本上屬於婆羅門、沙門這兩種傳統。佛陀本人曾經向阿藍迦藍學習無所有處定,向鬱頭藍弗學習非非想定,也曾加入苦行沙門,一天只食一顆麻麥。因此佛教興起之初,也被認為是屬於沙門團體中的一個分支。在教義上,佛教與耆那教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這也是因為他們同屬於沙門傳統所致。

语言问题

釋迦牟尼佛的主要活動範圍,在恆河兩岸的憍薩羅國(Kosāla)、摩揭陀國(Magadha)和毗舍離國(Vaiśālī)之間,所以他說法使用的語言很可能是印度東部的方言摩揭陀語(Māgadhā nirutti, Māgadhikā bhāsā)。佛入涅槃後,弟子們編纂佛典時使用的語言,也應該是摩揭陀俗語;但是隨著佛教傳播地區的逐漸擴大,在各種方言的影響之下,佛教語言不可能保持純粹單一。各方言本身也在演化,學者稱摩揭陀俗語後來演變為半摩揭陀語,在阿育王摩崖敕令和石柱刻文被發現後,學者對於摩揭陀俗語開始有了更多的了解。
根據南傳佛教覺音等人的說法,現存的巴利語就是摩揭陀方言,也就是佛陀所使用的語言。但是古印度語言學研究者認為,巴利語應該是來自印度西部的方言,與源自東部的摩揭陀語不同,但它很可能受到摩揭陀語的影響,從而接受了它的某些特徵。
佛教的理論是關於解脫的理論,語言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所以佛陀拒絕弟子要求依婆羅門傳統以梵語為統一的傳教語言,而允許弟子以自己的方言語音來持誦佛陀所說教法。因此早期的佛教經典不以梵語誦持,經律到後來才混合梵語進而出現梵語版本。


2011年07月25日 - wuxin20070717 - wuxin20070717的博客2011年07月25日 - wuxin20070717 - wuxin20070717的博客



恭迎文殊菩萨圣诞 文殊菩萨龙宫借石 点击鼠标就可进四大佛教圣地 - 妙吉祥 - 妙吉祥的博客



宗教教育拯救危机——净空老法师主讲 - 妙吉祥 - 妙吉祥的博客

如来常恒,无有变易,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若要佛法兴,唯通大乘经;
大乘开悟经,第一楞严经。 
佛法兴不兴,不在僧赞僧; 
错了赞不纠,岂是佛子僧?





佛陀的十大弟子


1。 大 迦 葉

大迦葉(佛陀的大弟子 《頭陀第一》)。 釋迦牟尼佛有十大弟子,他們是:一、大迦葉,二、舍利弗,三、目連,四、須菩提,五、富樓那,六、迦旃延,七、阿那律,八、優波離,九、阿難,十、羅侯羅。大迦葉是十大弟子之首。 梵文:Kasyapa,稱大迦葉,或稱為迦葉、迦葉波、迦攝波。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稱為「頭陀第一」。「頭陀」是梵文:Dhuta 的譯音,意為:「抖擻」,就是清心寡慾,掃除世間塵垢煩惱,是佛教的苦行之一。大迦葉跟佛陀以後謹守佛陀的旨意並虔誠的專修苦行,深受佛陀的信任,當佛陀預感不久人世時指定彌勒菩薩於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接替他為「未來佛」的同時,令指定以大迦葉為首的四弟子(另有:君屠缽嘆、賓頭盧、羅侯羅)為「四大聲聞」,繼承佛陀的事業弘揚佛法並在將來輔佐未來的「彌勒佛」。他是佛教第一次結集的召集人。釋迦牟尼涅槃後的第二年的夏天,大迦葉將所有的弟子召集到王舍城靈鷲山集合,彙編釋迦佛祖的遺教,全部彙編整合完成由阿難誦「經」、優波離誦「律」、富樓那誦「論」。這就是所謂的「三藏聖典」。因而有第一祖師之稱。對於佛法的流傳,有極大的功勞。

2。 目 犍 連

目連(神通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Mahamaudgalyagana的音譯。或為摩訶目犍連、目犍連、大目犍連。號稱「神通第一」。古印度摩揭陀國土舍城人。從釋迦牟尼佛出家,成為釋尊的十大弟子。以神通第一著稱。後被反佛教的婆羅門打死。在佛教雕像中,常侍立在釋尊左邊。相傳其神通廣大,以「天眼通」看到他的母親在地獄受苦,在七月十五按佛陀的意思設盂蘭盆供奉十方僧眾,在他們的幫助下入地獄救母,由此,佛教有「中元節」。 
3。 富 樓 那

富樓那(說法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Purna的音譯。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Puramqitrayaniputra)的略稱,意譯為滿慈子。迦毗羅衛人,國師婆羅門之子。先與朋友出家修苦行,釋迦成道後,前往歸依,善於分辨佛義,廣宣法理,被稱為「說法第一」。富樓那能因人施教,見一種人說一種法,在他的解說後人們都為之折服,從而皈依佛門。富樓那精進修持,不懈不怠,宣揚人生真理教化眾生,在說法人當中最為第一。

4。 須 菩 提

須菩提(解空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 Subhuti 的音譯。或為須浮提、須扶提等,號稱「解空第一」。古印度拘撒羅國舍衛城人。從釋迦牟尼佛出家,成為釋尊的十大弟子。以解空第一著稱。須菩提每次化緣都去有錢人家裏化緣,因他同情窮人的貧困,而大迦葉卻向窮人化緣,因大迦葉要給窮人集善的機會。後來佛陀知道後斥責他們的心不均平,不合佛家法規,從此,和尚化緣不在擇富挑貧。
  
5。 舍 利 弗

舍利弗(智慧第一)。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Sariputra的音譯。或譯作鶖鷺子、舍利子。號稱「智慧第一」。初從六師外道的刪闍那毗羅胝子出家,後因聽到馬勝比丘說因緣所生法的偈頌,改學佛法。由於他持戒多聞、敏捷智慧、善講佛法,因此很快成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6。 羅 侯 羅

羅侯羅(密行第一)。 釋迦牟尼佛的唯一的兒子,也是釋迦牟尼的「四大聲聞」,和「十大弟子」之一,是佛陀做太子時和妻子耶輸陀羅所生。為梵語Rohula的音譯。又為「羅護羅」,意為「覆障」、「障月」、「執月」的意思。因為他是在月蝕之夜出世的。 當太子的佛陀因為有了兒子很歡喜,因為佛陀的父親淨飯王不至因他的獨子釋迦牟尼出家而王室無後。佛陀就在兒子出世的第七天騎著白馬出家了,從此,羅侯羅就在沒有父愛的環境下過了他的童年。 佛陀成道後的第三年,回到他的家鄉時,佛陀的妻子和羅侯羅沒有去迎接佛陀,當耶輸陀羅向羅侯羅說佛陀是他的父親時,羅侯羅竟不認識。後佛陀對他的前妻說:「讓你辛苦了,當然我是有負予你的,但我為眾生而犧牲,請你為我歡喜。」佛陀又為羅侯羅剃度,拜舍利弗為戒師,舍利弗為他受沙彌十戒,成僧團中有沙彌之始,時,羅侯羅十五歲。 羅侯羅誦經十分勤奮,二十歲成道,又嚴守戒規,被稱謂「密行第一」的阿羅漢。 

7。 阿 難 陀

阿難(多聞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生於西元前463)為梵語Ananda的音譯。意為「歡喜」、「喜慶」原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後跟隨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歲時,選阿難為常隨侍者,當侍者達二十五年。因為他專注地服侍佛陀,謹記無誤佛的一言一語,因此被稱為「多聞第一」。佛滅後第一結集由阿難誦出三藏中的經藏。 佛祖涅槃後大迦葉尊者成為「初祖」,統領廣大佛家弟子。大迦葉圓寂後,阿難尊者繼承迦葉率領徒眾宏揚佛法,被後世尊成為「二祖」。在寺院中,阿難與迦葉總是侍立在佛祖的兩邊,成為佛祖的協侍。

8。 優 婆 離

優婆離(持律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為梵語Upali的音譯,或稱為優波離。意譯為無滅。出身與古印度的低下層,是奴隸、雜工,沒有任何人身權利,原為一名理髮師,是佛陀做太子時的宮中理髮師,後和薩迦的王子一起跟隨佛陀出家。因持律精嚴,從來不犯一點小錯,佛陀命他持長僧團的戒律被稱為「持律第一」。 優婆離的一生,是在處理僧團的糾紛。為犯戒的比丘忏摩,向佛陀請問戒律中度過的,堪稱為戒律權威。佛滅後第一結集由優婆離誦出三藏中的律藏。 

 9。 阿 尼 律 陀

阿尼律陀(天眼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為梵語Aniruddha的音譯,意譯為無滅。釋迦牟尼佛的堂弟,即佛陀的叔父甘露飯王之子,佛陀成道以後曾回家阿尼律陀佩服堂兄的道行,於是跟隨佛陀出家,以「天眼第一」著稱。雖然阿尼律陀是天眼第一的大神通,可是他本人卻是個盲人,《楞嚴經》說他出家之初,貪眠不起,被佛陀呵斥他像個畜生貪睡。阿尼律陀受此刺激下狠心連續七天不眠,竟不幸失明。但得了天眼通的神通是佛門的千里眼,他的千里眼能見十方(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地域,達到能見世界如見核桃的境界。 正是天眼阿尼律陀對世界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所以他是最心平氣和的羅漢,跟誰都合得來,他還悟出證道的方法,他認為:道是從少欲、知足、寂靜、正念、正定、精進、正慧、無戲論八法而得到的。

10。 迦 旃 延

迦旃延(議論第一)。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為梵語Katyayana的音譯,古印度阿槃提國婆羅門之子。原出家修習外道,後跟隨釋迦牟尼學法,以能分別諸經,善說法相,有「議論第一」之稱。或稱為摩訶迦旃延、大迦旃延。



朋友: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九)恭逢观世音菩萨诞辰(请转载)! - 五谷芳香 - 五谷芳香博客




《大般涅槃经》第一版 北本 第(1--40-42)卷(乾隆大藏经)有声经文--妙印法师恭诵 - 妙吉祥 - 妙吉祥的博客《大般涅槃经》第一版 北本 第(1--40-42)卷(乾隆大藏经)有声经文--妙印法师恭诵 - 妙吉祥 - 妙吉祥的博客《大方广佛华严经》有声经文----导言 - 妙吉祥 - 妙吉祥的博客《大般涅槃经》第一版 北本 第(1--40-42)卷(乾隆大藏经)有声经文--妙印法师恭诵 - 妙吉祥 - 妙吉祥的博客《大般涅槃经》第一版 北本 第(1--40-42)卷(乾隆大藏经)有声经文--妙印法师恭诵 - 妙吉祥 - 妙吉祥的博客